最近,身边的很多家长们已经忍不住倒苦水了:
【资料图】
这才放暑假几天,孩子就已经玩游戏上瘾了!
不吃饭也要打游戏,几个孩子叽叽喳喳一整天!
根本防不住,半夜还偷偷摸摸打游戏呢
……
暑假,是孩子放松的时间,舒缓繁重的学业压力,适当地玩一玩游戏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孩子已经达到了上瘾的程度,一心闷在里面出不来,或者被网络陷阱利用,那就会出问题了。
前几天看到一个新闻,东莞一个13岁男孩玩手机游戏时被诈骗了36万余元,家长情绪崩溃,赶往警局报警。
还有一些孩子闲来无事玩游戏,被人怂恿买游戏装备,竟花光了家里不少积蓄。
青岛一男孩因过度沉迷手机,母亲劝说无效后没收手机,男孩竟在大街上对母亲大打出手,不停地骂骂咧咧。
游戏成瘾已经严重影响了一个家庭的稳定以及亲子关系。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游戏成瘾?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游戏成瘾」有三个标准:
1.玩游戏行为是失控行为,对游戏开始、结束、持续时间没办法控制;
2.已知玩游戏行为会对学业、人际关系、家庭关系、健康造成损害,仍无法停止玩游戏;
3.游戏成为生活中优先行为,所有其他兴趣爱好,包括日常活动都要让位于游戏。
如果孩子出现对游戏过度依赖、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把游戏当做唯一的精神寄托,那么孩子就是游戏成瘾。
央视曾经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显示长期沉迷网游的孩子,其大脑结构竟然跟患有阿兹海默的老人相像。也就是说,长期玩游戏的孩子,他们的智力会严重受损。
如上图所示,健康的大脑,纹路清晰;而上瘾的大脑,就像萎缩了的核桃。
过度沉迷游戏,还会增加脑梗、癫痫风险,严重者会猝死,这样的案例并不少。
如果孩子只是在休闲时间喜欢玩一会,并没有影响学习和正常生活,而且很懂得调整学习和游戏之间的平衡,劳逸结合,越玩越聪明,那么孩子对游戏没有到上瘾的程度,只是生活娱乐的一种形式。
所以,对于玩游戏,家长要客观地看待,不能一棍子打死。正确的引导、疏通,而不是一味地去堵,才不会让孩子产生叛逆的情绪,从而抵触家长的建议。
所以,妨游戏,防的不是玩,而是“沉迷”。
什么样的孩子会游戏成瘾?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读本》显示,来自以下四种家庭的孩子,最容易过度使用手机——
• 亲子活动少
• 父母抗拒网络
• 教育方式粗暴
• 父教缺位
这些都指向一个结果:孩子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关注与陪伴,没有建立健康稳定的亲子关系。
得不到父母无条件的爱,那么孩子的内心需求,即安全感、价值感、自我认同感,都无法得到满足,这样他会向别的地方索取,游戏的设计完全满足了孩子对于这些情感的要求。
他们会在游戏中找到胜利者的成就感,也能在社交属性中获取同类的认同,并且在一次次的成功体验中证明自己的能力。
游戏的设计者们非常懂人性的“弱点”,让孩子越陷越深。如果孩子把游戏视作唯一的情感寄托,那么很容易成瘾,行为越来越不受控制。
防止游戏成瘾三步走
孩子沉迷游戏,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家长的忽略与缺席导致的。
在《家庭幽默录像》节目中,曾有过一期采访,是询问一群小学生自己的父母平时在家最喜欢干什么。
结果,孩子们竟然统一地回答——玩手机。
爸妈用手机看短视频、打游戏、刷剧,玩得废寝忘食,在吃饭上厕所时也必须带手机。
当被问起希望爸妈看手机的时间能用来做什么时,孩子的回答丰富多样:
“陪我玩。”
“一起看书,聊天。”
“教我写作业。”
有一个孩子,发自内心的拷问让人心疼:
“为什么别人的家长那么在乎自己的孩子,我老爸就只在乎手机?”
孩子的诉求其实很简单,就是要爸爸妈妈多一点陪伴,在他们需要精神慰藉时,能够共情到他们,而不是除了指责、打击,就是忽视、冷漠。
总之,我们要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在这个前提下引导孩子正确合理地安排游戏与生活的关系。
1.公平公正,建立游戏规则
在孩子面前,切忌“谈游戏色变”。客观地评判游戏的存在价值,倾听孩子对游戏的看法,并有机会加入孩子们的游戏讨论中。有了情感基础,孩子就会和父母统一战线,理解父母的诉求。
共同制定游戏规则,循序渐进,比如约定每天玩游戏只能2小时;特殊情况超过2个小时,就要告知对方,并协商确定。
有商有量的家庭氛围,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尊重,从而更愿意尊重父母的建议。
2.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更多一些精神寄托
防止孩子手机成瘾,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找到游戏快乐的替代品”。
孩子如果在生活中发现和游戏一样能带给自己快感的东西,比如旅行,跑步,舞蹈等项目,他们就会转移注意力,把心思放在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中。
培养几个兴趣爱好,对于孩子来说,不仅能防止玩手机上瘾,还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
3.共情接纳孩子的情绪
当孩子遇到心事时,不要认为他们矫情,而是耐心倾听,理解和接纳他们的喜怒哀乐。因为在父母这里得到了关心,就不会依赖其他的事情来寻找安慰。
有时父母的一句肯定与鼓励,就给孩子莫大的支持,不会让他们轻易陷入内耗,被无休止的自我否定折磨。
这个暑假,看到孩子玩游戏,与其焦虑,不如先耐心地观察孩子的状态,必要时和他们聊一聊游戏里和游戏外的那些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