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们宣讲队深入牧场、走进帐篷,大家要在嘘寒问暖中了解群众急难愁盼,要在唠嗑儿拉家常中宣传纪检工作,要将党风廉政建设‘清风’吹遍扎溪卡草原,积极推进石渠县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带队小组长德乾翁姆在春季马背宣讲动员会上讲道。
(相关资料图)
石渠县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要产业的少数民族地区,为适应牧民“人随牦牛、牛随水草”的生活习惯,2018年石渠县纪委监委组建了“马背宣讲队”,在第一时间送访进牧场、入帐篷接访,从雪山到草原、从村落到牧场,都有石渠县纪检监察干部工作的身影。
“前几天刚下过雪,大家衣服带厚一点,防滑雪地靴千万不要忘记了!”4月25日一早,石渠县派驻人社局纪检监察组组长候定民一边往车上装物资一边叮嘱道。
从海拔4200多米的县城“应征”出发,蹚过溪流、跃过草甸、吹拂着牛粪“香味”的高原清风,在接近1天的“跋涉”后,宣讲队到达奔达乡开展基层“微腐败”问题督查。
“换了三种交通方式,我今天的微信运动步数还能保持历史上最高记录-32156,我真正见识到了什么是四川省‘海拔最高面积最广’的县”,新入职纪检干部泽吉翁姆感慨道。
“他们来了,玛罗(孙女)快去准备酥油茶!”奔达乡呷巴村茶格牧场牧民在看到从山坡走下来的宣讲队后对小孙女说道。宣讲队员受邀进到帐篷休息,喝着热茶心里面暖滋滋的。“哎!你们只需要托人带个口信,我们自己到乡政府去找你们就行了,你们跑这么远的路专门来家里太辛苦了。”
“阿克(大叔),今年大儿子去合作社工作后家里的收入提高了不少吧?在生活上还有什么困难吗?有什么问题需要向我们工作组反映吗?……”宣讲队成员拉着牧民大叔的手交谈到。
“在党的领导下,生活比起过去是越过越好,越来越有盼头了。但是我想反映一个事情,我们村干部泽某某,每年家中收入高并且能达到6万多,家里面有面包车1辆,摩托车4辆,大型农机具1辆,仍然领取低保金,大家心里都觉的挺不公平,希望你们好好查查”。
为了维护全村和谐稳定,安抚群众的不平衡心理,收到问题线索后,石渠县纪委监委迅速成立工作组,对问题予以核实。
工作组首先与民政部门联系,确定我县对于低保对象的认定条件(户籍状况,家庭的收入,以及家庭财产)。并了解到奔达乡呷巴村户籍户数31户131人,常住户数26户121人,脱贫户11户44人,低保户16户51人(其中B类低保1户4人),僧侣低保7人。(其中:A类低保每人300元/月,B类低保每人250元/月。)
随后,工作组在查阅呷巴村农村低保发放统计表时,显示当时低保金发放人员名单中确实有泽某某。后期通过入户走访、现场取证,与村干部谈话中了解到泽某某家庭条件确实较好,拥有机动车、大型农机具、月工资性收入2000多等,其价值超过当地低保月标准24倍(低保标准为415元/每月)。
经查,奔达乡呷巴村政法委员泽某某作为有工资性收入人员,不符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要求,存在违规领取低保资金。
“我今天才知道,由于工作中的疏忽大意,没有发现这笔低保资金的违规发放,才导致群众身边出现此类腐败事件。”在与工作组的对话中,驻村干部嘎某某说道。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最终,石渠县纪委监委认为,泽某某以上行为已违反廉洁纪律,给予泽某某党内警告处分,并追回涉案款32400元,存入石渠县财政局一般预算存款账户。嘎某某担任该村民政助理员,由于工作疏忽大意,未对低保人员泽某某进行资格进行核查,继续发放低保金,给予嘎某某诫勉谈话处理。
为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石渠县纪委监委马背宣讲队积极推广“码上举报”二维码,通过“送访进村”“入户接访”等方式,充分发挥“线上+线下”监督优势,多方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助力解决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和作风问题。
“离泥土最近的地方才有纪检监察工作最蓬勃的生命力,只有真正进入基层一线,才能听到群众“冒热气”的需求、“接地气”的想法。”石渠县纪委监委信访室负责人普吉说到。
3年来,石渠县纪委监委马背宣讲队共出行7543公里,走访农牧民群众2.6万人次,接到群众反映问题42起,为民办实事38件,组织处理9件,立案13件。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做到监督检查全覆盖、无死角,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走进牧区“最远一家人”,深入一线,努力提升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的能力和问题线索的精准度,推进工作,以监督下沉的实际成效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石渠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余秋林
校对:赖强
责编:白马
审核:杨杰